除了秒上PTT推「塊陶啊」,災害發生時,台灣人在社群上最關注哪些議題?

Posted on Posted in Facebook數據分析, 同溫層分析, 媒體研究

(文/高千容)

每到地震來襲,PTT八卦版總會竄出一堆地震文,然而在FB社群網站上,當災害發生、新聞露出之時,大家都關注些什麼樣的議題類型、哪些大型媒體榮登為台灣社群災害影響力最高的大型媒體呢?

我們利用關鍵字「地震」、「颱風」、「(豪雨 OR 豪大雨) AND 淹水」以及近期發生的「普悠瑪」,抓出2018年1月1日至12月5日,綜觀今年的台灣主要災害事件。

從一整年的災害貼文數與互動數來看,今年較受到社群關注的包括「花蓮大地震」、「瑪莉亞颱風」、「普悠瑪事件」,發生在八月底至九月初的南台灣與北北基暴雨雖然有引起關注,不過整體聲量與三大事件仍有差距。

 

=?UTF-8?B?57i95LqS5YuVK+e4veiyvOaWhy5wbmc=?

 

除了最新動態,天災更重預測預防、非天災更重事後追查

那麼在社群上,最受到關注的災害相關議題又是那些呢?

我們將四項災害的熱門50篇清除掉少數單純提及的貼文後,分成「災害新聞現場、狀況更新」、「災後討論」、「受災者」、「災難英雄」等13類,而同一篇貼文可能會同時有「災難英雄」、「災後討論」等多種類別標籤。

以四項災害貼文與總影響力(註1)的分類結果來看,災害現場動態是大家矚目的焦點,「災害新聞現場、狀況更新」類的貼文皆佔有第一或第二的影響力。

而「颱風」的「預測」與「普悠瑪」的「災後討論」則是在今年的影響力高於「災害新聞現場、狀況更新」。

以「颱風」而論,雖然每年災害嚴重程度無法完全反應社群聲量,但從「颱風」的「預測」相關議題聲量來看,可以推測出目前台灣對於災害預防的重視程度。

而同樣為天然災害且發生頻率更常見的「地震」而言,「災害預防」類的貼文總影響力也只次於「災害新聞現場、狀況更新」。

非天然災害的「普悠瑪」事件,則是社群對於「災後討論」更關注,包括事發原因、經過、責任釐清等,討論的貼文,關注聲量超過了事發的新聞現場更新。此外,「政治人物動態」類貼文產生的社群影響力,則以至12月仍在追蹤此事件的立委「黃國昌」為代表。

 

=?UTF-8?B?54ax6ZaA6LK85paH5YiG6aGe5ZyWLnBuZw==?

5Yqb5YiG6aGe5ZyWLnBuZw==?

 

「地震」與「豪雨淹水」的災害類型,整體來說,這兩類的熱門貼文類型分佈較為平均,「災難英雄」、「賑災、捐血、急難救助」、「藝人、網紅KOL動態」也都是焦點。

今年發生在八月底九月初因熱帶低壓與西南氣流帶來台灣暴雨的「豪雨淹水」,大多關注在被這幾場暴雨所困的受災者、救災英雄,政治人物與災後討論則是大多圍繞在「治水」政策之上。

 

ETtoday災害媒體影響力最高

從影響力媒體/人物來看,「ETtoday」為四項災害最高總影響力的媒體,在「地震」、「颱風」和「普悠瑪」項目排名第一,「東森新聞」則穩定排名第二。至於豪雨淹水類別的「udn.com聯合新聞網」的高互動貼文,主要以治水政策面以及相關政治人物的監督新聞為主。

在這份以媒體為大宗的排行榜內,唯二上榜的人物為「立法委員 黃國昌」與「柯文哲」,前者為對於普悠瑪事件的不斷追蹤,後者的熱門貼文為瑪莉亞颱風之時發布隔日正常上班上課並表示相關原因及立場的貼文。

而在地震類別中較為突出的「藝人、網紅KOL動態」則以館長「飆捍」最受到關注,在該類別排名第16,為花蓮大地震時表示即將捐款之貼文。

 

註:()內為貼文數

 

早在約10年前的社交媒體和資訊科技(ICT)就被認定具有警示(warning)與回應、響應(response activies)的功能存在,不過當時的彼此交流更像是對等(peer-to-peer; P2P)的傳播跟交流。

從社群的聲量來觀察災害議題,並不能完全反應災害嚴重性,而是藉由Facebook的特性去追蹤災害傳播的方式與路徑,從以上的社群聲量可以看出社群媒體依然扮演著人們對於災害的預警、保持資訊正確、讓議題持續被討論、追蹤的功能。

自然災害而言,台灣人對於常態性的颱風更加著重預測、預防;地震則是關注最新新聞動態、也有屬於情感支持的「災難英雄」報導;在非自然的災害「普悠瑪」事件而言,社群媒體提供了讓議題發酵的空間,追蹤特定政治人物,使事件追蹤可以發揮更多的長尾效應。

 

想了解更多?請聯繫sales@qsearch.cc,將由專人為您服務。

註1 : 影響力分數公式為 : 分享數 + 0.1*按讚數 + 0.1*回應數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