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林散昶」?林昶佐罷免臉書社群攻防冷清,不如台中補選受矚目

Posted on Posted in Facebook數據分析, 社群經營, 社群聲量分析, 資訊圖表, 輿情分析

(文/游騰堯)

上禮拜四大公民投票結束,緊接而來的是明年初的台中第二選區的補選與林昶佐罷免案。距離投票剩不到一個月時間,從陳柏惟的罷免案中,(分析詳見:「3Q成功還是刪Q成功 ?罷免大戰六大議題社群聲量攻防,陳柏惟急需力挽狂瀾!是否成為下一個戰場」) 我們了解到罷免案很容易在社群發酵,從原本的地方議題升格成全國空戰。

為此,透過回顧過去一年林昶佐罷免案臉書社群聲量,觀察當罷免案是接連產生時,聲量是否相互影響能更有效帶起討論度,並進一步觀察近兩個月中,林昶佐罷免案的罷免方與反罷方 KOL聲量及解析雙方的交鋒議題與聲量占比。

我們觀察到在陳柏惟罷免投票結束後,確實帶動林昶佐罷免聲量,但即使已有前案拉攏,整體聲量仍不如台中補選。

而罷免方影響力來源多出自溏風暴、中天等新聞媒體,人物型粉專的聲援較少,僅有黃暐瀚、劉家昌等;反罷方則相對來說有比較多高聲量人物型粉專支持,如蔡英文、林靜儀、黃捷、鄭文燦等。

雙方的議題交鋒中,也較薄弱。罷免方對於罷免案的立論較為瑣碎,更傾向資訊傳達,如罷免連數人數、罷免階段性通過等;反罷方對罷免案的內容則多數依附在公投、補選的相關文章上。

萬華事件埋下罷免種子,陳柏惟罷免帶動林昶佐罷免案聲量接連上漲!

在今年至今的林昶佐罷免聲量上,最早於2/6黃捷罷免案投票日,帶起第一波高聲量。但內容上多聚焦罷免黃捷未達通過門檻的事件上,並未針對林昶佐罷免案本身有太多討論,而相關討論則沉寂至今年6、7月林昶佐因防疫及環南市場相關的爭議,連帶再次掀起罷免案討論。

其中因臨時記者會中,林昶佐被環南市場自治會長林勝東當面嗆聲,更引起社群反彈,也帶動罷免林昶佐粉專粉絲數破萬人,罷免林昶佐的聲量再升溫到單日70多篇的文章量。

而7、8月份隨鍾小平向中選會送交林昶佐罷免案、罷免案第一階段通過等事件,使罷免案持續維持討論度,更在陳柏惟遭罷免後,罷免方直指下個目標直指林昶佐。炒起單日社群討論量來到200篇。

11、12月份則因罷免第一階段未通過與罷免案成立等事件,衝高兩波的聲量。但也因時段趨近公投時點,使罷免林昶佐的聲量沒有穩定維持,社群多轉移聚焦在公投議題上。在12/18公投結束後,緊接而來是台中補選與林昶佐罷免案,也讓相關罷免的聲量有持續走高的趨勢。

前述林昶佐罷免整體聲量軸上,我們觀察到林昶佐罷免案在陳柏惟罷免投票結束,聲量有大幅度上漲。而陳柏惟罷免對林昶佐罷免案的影響,我們更可以從上圖詳細看到。早在陳柏惟罷免投票前幾周,因林昶佐南下聲援陳柏惟,讓罷免方再直指「清林散昶」,林罷免案聲量被提前升溫不少。後續,陳遭罷免後,更讓罷免方士氣上升接連談及林昶佐罷免,也為該案創下聲量最高點。

惟在距離選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儘管罷免聲量有增長,但相比較同時點的黃捷、陳柏惟等罷免案都有單日300篇以上討論聲量而言,罷免林昶佐僅200篇的討論量是相對低了許多。

近期三大焦點選舉,公投聲量居冠、補選次之,林昶佐罷免案居末!

從上圖可知,相較於地區性的台中補選、林昶佐罷免案,作為全國性投票的公投仍然是社群最關注的選舉。即時12/18公投結束後幾日,公投聲量有急速下降,但仍遠超兩項選舉。

而在台中補選、林昶佐罷免案兩項選舉比較上,觀看近兩個月聲量,社群仍較多關注在台中補選。儘管林昶佐罷免分別在陳柏惟罷免投票後、第二階段門檻未過與林昶佐罷免案成立等三波事件,聲量上曾一度高過補選。但隨即就再被超越。

若說公投會分散社群對兩項選舉的關注,我們再從12/18公投結束後來觀看,可以發現林昶佐罷免案尚未與台中補選初出現「黃交交叉」。不過罷免案的聲量有逐漸上漲,並拉近與補選趨勢。

罷免案議題攻防不熱絡,反罷方掛勾公投、補選聲量輾壓罷免方。

就現階段林昶佐罷免案議題風向上,我們圈出整體林昶佐罷免案的KOL,並從中篩選出傾向同意(以下稱罷免方)與傾向不同意(以下稱反罷方),雙方個別最具影響力的前 15 名 KOL ,來觀察近兩個月罷免方與反罷方聲量占比與雙方議題取向。

在個別 top15影響力來看,罷免方較具影響力的粉專多落在新聞媒體上,例如溏風、中天、中時、聯合等新聞媒體。政治人物型粉專影響力反而較少,如黃暐瀚、劉家昌、王鴻薇、楊植斗等粉專發文數都僅一、兩篇左右。而一直橫掃各項議題具有高社群聲量的羅智強,對於相關林昶佐罷免案的發文也僅有一篇。顯見罷免方對於罷免案並沒有太多的著墨,藍營如朱立倫、江啟臣等也沒有太多的發文,使罷免方宣傳力道少,社群影響力相對薄弱。

而反罷方來看,其有較多政治人物型粉專的聲援,如蔡英文、林靜儀、黃捷、柯建銘、鄭文燦、蘇巧慧以及吳崢等。他們所帶動的聲量相比罷免方也更具影響力。又在加上林昶佐自帶高聲量,促使反罷方整體聲勢更壓過罷免方。

(正、反罷方個別 TOP15 KOL 影響力占比,資料期間10/1-12/25)

(罷免方 TOP15 KOL 文字雲,資料期間10/1-12/25)

(罷免方熱門文章,資料期間10/1-12/25)

在議題交鋒上,從罷免方文章的相關關鍵字文字雲與熱門文章來看。罷免方對於林昶佐罷免案的內容較為零碎,沒有主要攻擊點。文章多數傾向資訊的傳達,如罷免連署人數、罷免成立等,較少直指林昶佐爭議事件與不適任。

這可能原因有三,一為林昶佐本身爭議性少,因此難有攻擊的立足點。其二,林昶佐罷免案不如陳柏惟罷免案,有對立的顏寬恒做為雙方焦點。這也使議題上沒有太多的交鋒。其三,可能因為前二項的理由,使罷免方更把資源轉移到較激烈交鋒的補選上。從而在罷免案上較少著墨。

(反罷方 TOP15 KOL 文字雲,資料期間10/1-12/25)

(反罷方熱門文章,資料期間10/1-12/25)

反罷方文章來看,文字雲可以發現有核四、藻礁、補選等公投與補選的常見關鍵字。這表明反罷方在罷免案上多與公投、補選等選舉共同宣傳,熱門文章內容來看也是一樣幾乎沒有單純針對罷免案的文章。此情況也意味著反罷方的罷免案聲量多是從公投、補選等文章所產生的共同聲量。

可能的因素與前述第二個原因有關,意即林昶佐罷免案因為沒有像陳柏惟罷免案,有對立的顏寬恒做為雙方焦點。這也使雙方在議題上較為單薄。

最後,總結來說,公投結束後,社群聲量多移轉到台中補選。林昶佐罷免案現在聲量雖然不高,但有逐漸成長的趨勢,進入最後倒數階段,若罷免方諸多KOL無法在最後時刻找到有力的攻擊立論,討論維持不溫不火的狀況,是否直接造成投票率低迷,就等開票揭曉,而對攻守雙方而言,哪種情況更為有利,也考驗政治判斷與智慧。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